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制止违规建设电站不力并酿成重大事故的通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7 18:22:30  浏览:971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制止违规建设电站不力并酿成重大事故的通报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制止违规建设电站不力并酿成重大事故的通报
国办发〔2006〕5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2004年以来,国务院多次要求各地区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坚决制止电站项目无序建设。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未能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在制止违规建设电站方面工作不力,违规建设的丰镇市新丰电厂发生重大施工伤亡事故。为保证中央方针政策和宏观调控措施得到落实,增强宏观政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经调查,内蒙古自治区违规建设电站情况十分严重,其规模高达860万千瓦。新丰电厂属于内蒙古自治区有关部门越权审批,有关企业违规突击抢建的项目之一。内蒙古自治区违规建设的有关电站项目被国家有关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后,自治区人民政府没有按国家要求认真组织清理,有效加以制止,致使一些违规电站项目顶风抢建、边建边报、仓促施工,最终酿成2005年7月8日新丰电厂6死8伤的重大施工伤亡事故。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执行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有偏差,允许专营电网的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设新的电站项目,形成新的厂网不分。
  二、新丰电厂违规建设并发生重大伤亡责任事故,是一起典型的漠视法纪、顶风违规并造成严重后果、影响极坏的事件。目前事故有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已受到党纪政纪处分,触犯法律的已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国务院同时责成对项目违规建设负有领导责任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杨晶,副主席岳福洪、赵双连向国务院作出书面检查。
  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没有认真领会和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电力体制改革规定,未从全局高度认识电站盲目布局、无序建设的危害性,对国家宏观调控的全局性、重要性和严肃性缺乏深刻认识,按程序办事的意识不强,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违规建设电站总量较大、无序建设得不到有效制止的重要原因。为严肃政纪,现对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予以通报批评,所有违规电站项目一律停止建设,认真进行整顿。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要以此为鉴,提高认识,切实整改。
  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从这起事件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增强全局观念,认真贯彻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决维护中央宏观调控的权威性,加强纪律,确保政令畅通。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要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
                          二○○六年八月十八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业部门消防设备、器材配备标准暂行规定

商业部


商业部门消防设备、器材配备标准暂行规定

1988年7月12日,商业部

第一条 为了加强商业部门(含供销社,下同)的消防安全管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提高自防自救能力,确保人民生命、商品和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列标准,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结合商业部门建筑结构、经营、储存商品的种类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为扑灭初起火灾,所必须配备的标准。
第三条 本规定主要适用于商业部门的通用仓库、营业场所。饮食服务行业、商办工厂(场)及其附属设施的消防设备、器材的配备,可参照执行。
经营、储存鲜活易腐、化学危险品、棉麻、鞭炮等商品的专业公司、商店和仓库,其消防设备、器材的配备,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各类消防设备、器材按附件一、二、三的要求配备。营业场所的附属仓库及其他用房,参照营业场所的标准配备。各地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消防站。
建有消火栓的仓库和营业场所,供水压力不足的要增添加压设备。
露天储存商品的货场,按常年平均储存吨数,参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设置消火栓和消防储水。距库区二百米以内有自然水源,全年达到消防储水要求的,可不再建消防储水设施,但要配置相应的供水设备。
第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营业、储存设施,要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配备消防设施、设备和器材。同时,要把先进的消防设施列入基建计划。对现有营业、储存设施也要逐步实现消防现代化。其标准是:
(一)营业面积超过五千平方米的企业和占地面积六万五千平方米以上的仓库,警消人员要配备无线电对讲机。
(二)营业场所和仓库,应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安装自动报警或自动喷洒设备。
用电线路都要安装漏电报警器。
第六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如国家发布新的规定,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委、商业厅(局)、供销社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并报部备案。
附件一 商业部门通用仓库消防设备,器材配备标准
----------------------------------------------------------------
| \ 配备标准 | 灭 火 器 |
| \ |--------------------------------
|仓库总面积 \ | 小 型 | 大 型 |
|--------------------------------------------------------------
| |1个/50平方米 | |
|500平方米以下 | | 自定 |
| |不少于4只 | |
|--------------------------------------------------------------
| |不少于 | |
|500--1000平方米 | | 自定 |
| |1个/50平方米 | |
|--------------------------------------------------------------
| |不少于 | |
|1000--5000平方米 | |1--2个 |
| |1个/100平方米| |
|--------------------------------------------------------------
| |不少于 | |
|5000--10,000平方米| |2--3个 |
| |1个/120平方米| |
|--------------------------------------------------------------
| |不少于 | |
|10,000平方米以上 | |3个以上 |
| |1个/150平方米| |
----------------------------------------------------------------
--------------------------------------------------------------------------
消 防 供 水 |避 雷| |
------------------------------------------------------| |备 注|
消 火 栓 | 加压设备 |消防泵 | 消防储水 |设 备| |
------------------------------------------------------------------------|
| | | | | |
| | 自定 | 自定 | | |
| | | | | |
------------------------------------------------------------------------|
按“规范”要| 压力、流量、| | | 根据储| |
求设置 |不足的要增加 | 1台 | 60吨 |存商品情| |
|压设备 | | |况自定 | |
------------------------------------------------------------------------|
| | | | | |
同 上 | 同 上 |2--3台|120吨以上| 有 | |
| | | | | |
------------------------------------------------------------------------|
| | | | | |
同 上 | 同 上 |2--4台|150吨以上| 有 | |
| | | | | |
------------------------------------------------------------------------|
| | | | | |
同 上 | 同 上 |2--5台|400吨以上| 有 | |
| | | | | |
--------------------------------------------------------------------------
说明:1.容积10公升、容量10公斤以下的为小型灭火器,高于以上标准的为大型灭火器。
2.配有消防车或装有自动喷洒设备的仓库,灭火器和消防泵的数量可减少20%。
3.消防泵的出水量不少于30吨/小时。
4.现有通用仓库的消防储水按此表配备,新建、扩建、改建仓库的消防
储水要求见附件四。
附件二 商业部门营业场所消防设备器材配备标准
----------------------------------------------------------------
| \ 配备标准 | 灭 火 器 |
| \ |--------------------------------
|营业总面积 \ | 小 型 | 大 型 |
|--------------------------------------------------------------
| |1个/50平方米 | |
|500平方米以下 | | 自定 |
| |不少于4只 | |
|--------------------------------------------------------------
| |1个/80平方米 | |
|500--2,000平方米 | |1--2个 |
| |不少于10只 | |
|--------------------------------------------------------------
| | | |
|2,000--5,000平方米|1个/100平方米|2--3个 |
| | | |
|--------------------------------------------------------------
| | | |
|5,000平方米以上 |1个/120平方米|3个以上 |
| | | |
----------------------------------------------------------------
----------------------------------------------------------------------
| |自动报警或 | |
消 火 栓 | 加压设备 | | 备 注 |
| |喷洒设备 | |
--------------------------------------------------------------------|
按“规范”要| 压力、流量达不 | | |
求设置 |到“规范”要求的要 | 自 定 | |
|增添加压设备 | | |
--------------------------------------------------------------------|
| | | |
同 上 | 同 上 | 自 定 | |
| | | |
--------------------------------------------------------------------|
| | |装有自动喷洒设备|
同 上 | 同 上 | 自 定 |的部位可减少灭火|
| | |器。 |
--------------------------------------------------------------------|
| | | |
同 上 | 同 上 | 有 | 同 上 |
| | | |
----------------------------------------------------------------------
说明:县以上(含县)商业、供销社现有的营业场所按此表配备。新建、扩建、
改建的消防供水部分按附件四要求设置。
附件三 基层供销社营业场所消防设备、器材配备标准
----------------------------------------------------------------
| \ 配备标准 | 灭 火 器 |
| \ |--------------------------------
|营业总面积 \ | 小 型 | 大 型 |
|--------------------------------------------------------------
|100平方米以下 |不少于4只 | 自定 |
|--------------------------------------------------------------
| |1个/50平方米 | |
|100--500平方米 | |1--2个 |
| |不少于4只 | |
|--------------------------------------------------------------
| |不少于 | |
|500--1,000平方米 |1个/80平方米 |2--3个 |
| | | |
|--------------------------------------------------------------
| |不少于 | |
|1,000平方米以上 |1个/100平方米|2--3个 |
| | | |
----------------------------------------------------------------
----------------------------------------------------------------------
| | | |
手抬消防泵 | 消防储水 |漏电报警器 | 备 注 |
| | | |
--------------------------------------------------------------------|
自 定 | 自 定 | 有 | |
--------------------------------------------------------------------|
| | | |
自 定 | 自 定 | 有 | |
| | | |
--------------------------------------------------------------------|
| | | |
1 台 | 60吨以上 | 有 | |
| | | |
--------------------------------------------------------------------|
| | | |
2 台 | 120吨以上 | 有 | |
| | | |
----------------------------------------------------------------------
说明:县以下(不含县)基层供销社及商业部门现有的营业场所按此标准配备。
新建、扩建、改建的营业场所其消防储水要求见附件四。
附件四:《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有关消防储水的规定
114条: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的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同一时间的火灾次数和一次灭火用水量确定。
一、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在同一时间内的灭火次数应符合表28的要求。
表28 工厂仓库和民用建筑在同一时间内的灭火次数
------------------------------------------------------------------------------
| |基地面积|附有居住区 |同一时间内| |
| 名称 | | | | 备 注 |
| |(公顷)|人员(万元)|的火灾次数| |
|--------------------------------------------------------------------------|
| | |≤1.5 | 1 |按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
| 工 |≤100|>1.5 | 2 |(或堆场)计算,工厂居住区 |
| | | | |各考虑一次 |
|    |----------------------------------------------------------------|
| | | | |按需水量最大的两座建筑物 |
| 厂 |>100| 不 限 | 2 |或(堆场)计算 |
| | | | | |
|--------------------------------------------------------------------------|
|仓 库| | | |按需水量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
| |不 限 | 不 限 | 1 | |
|民用建筑| | | |(或堆场)计算 |
------------------------------------------------------------------------------
注:采矿、选矿等工业企业,如各分散基地有单独的消防给水系统时,可分别计算。

二、建筑物的室外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29的规定。
三、一个单位内有泡沫设备、带架水枪、喷洒设备及其它消防冷却设备时,其消防用水量,应将上述设备所需的全部消防用水量加上本条表29规定的消防用水量的25%,但采用的水量不应小于本条表29规定。
表29 建筑物的室外消防用水量
--------------------------------------------------
| \ \ 建筑物体|
|\ \ \积(米)|
| \ \ 一次灭火用水量 \ |
| \ \ (升/秒) \ |
| \ 建筑物名称 \ \ |
|耐火等级\ \ \|
|------------------------------------------------
| | 厂 | 甲 乙 |
| | | 丙 |
| 一 | 房 | 丁 戊 |
| 、 |--------------------------------------
| 二 | 库 | 甲 乙 |
| | | 丙 |
| 级 | 房 | 丁 戊 |
| |--------------------------------------
| | 民 用 建 筑 |
|------------------------------------------------
| 三 |厂房或| 乙 丙 |
| |库 房| 丁 戊 |
| 级 |--------------------------------------
| | 民 用 建 筑 |
|------------------------------------------------
| 四 | 丁、戊 类 厂 房 或 |
| 级 | 库 房 民 用 建 筑 |
--------------------------------------------------
------------------------------------------------------------------------------
| | | | | |
|1501 |3001 |5001 |20001 | |
≤1500| | | | |>50000|
| | | | | |
|~3000|~5000|~20000|~50000| |
| | | | | |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10 | 15 | 20 | 25 | 30 | 40 |
10 | 10 | 10 | 15 | 15 | 20 |
----------|----------|----------|------------|------------|------------|
15 | 15 | 25 | 25 | -- | -- |
15 | 15 | 25 | 25 | 35 | 45 |
10 | 10 | 10 | 15 | 15 | 20 |
----------|----------|----------|------------|------------|------------|
10 | 15 | 15 | 20 | 25 | 30 |
----------|----------|----------|------------|------------|------------|
15 | 20 | 30 | 40 | 45 | -- |
10 | 10 | 15 | 20 | 25 | 35 |
----------|----------|----------|------------|------------|------------|
10 | 15 | 20 | 25 | 30 | -- |
----------|----------|----------|------------|------------|------------|
10 | 15 | 20 | 25 | -- | -- |
10 | 15 | 20 | 25 | -- | -- |
------------------------------------------------------------------------------
注:(1)消防用水量应按消防需水量的一座建筑物或防火墙间最大的一段计算。成组布置的建筑物应按消防需水量较大的相邻两座计算。
(2)车站和码头的库房室外消防用水量、应按相应耐火等级的丙类库房确定。
119条 当采用消防水池作为消防水源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火灾延续时间,居住区、工厂及丁、戊类仓库应按2小时计算;甲、乙、丙类仓库应按3小时计算;易燃、可燃材料的露天、半露天堆场应按6小时计算。
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48小时,保护半径不应大于150米。消防水池容量如超过1000立方米,应分设成两个。消防用水与生产、生活用水合并的水池,应有确保消防用水不作他用的技术实施。消防水池与建筑物(水泵房除外)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
注:在能确保连续送水的条件下,计算消防水池容量时,可考虑火灾延续时间内连续补充的水量。


国家旅游局关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意见

国家旅游局


国家旅游局关于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委):
  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对促进和带动我国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宣传我国旅游整体形象,增进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好交往,传播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文明成果,促进对外开放,推进和谐世界建设,具有积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加,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和平、安全、发展的国际形象愈益突显,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入境旅游的发展也面临着市场环境复杂多变、外部竞争日益加剧等新情况和新挑战。为认真落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确保“十一五”发展目标如期实现,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的新形势

  (一)入境旅游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带动和促进作用日渐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取得了显著成绩。入境旅游人数和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年均增长17%,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19%。2006年,预计全年入境旅游人数可达1.24亿人次,入境过夜旅游人数49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335亿美元。我国已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旅游外汇收入居全球第六位。入境旅游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国际服务贸易领域,并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势头,这为“十一五”期间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发展态势良好,客源全球化进程加快。港澳台基础市场增长日趋稳健,已逐步进入稳定增长期;外国人市场高位增长态势日益明显,正进入快速发展期。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传统市场稳定增长,欧洲、北美、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加快成长,南美、中东、非洲等潜在市场日见端倪。
  2、需求空前活跃,市场成熟度明显提高。观光市场平稳增长,休闲度假市场加快发展,专项市场日益扩大;散客市场持续增长,商务市场蓬勃发展,高端市场日趋繁荣;消费结构开始提升,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收入增长快于人数增长,入境旅游市场日渐成熟。
  3、带动和促进作用不断增强,综合功能日渐显现。入境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宾馆饭店、景区景点、旅游购物等接待设施建设,促进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我国旅游整体供给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在旅游市场中发挥了先导、示范和促进作用;增加了国家外汇收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间友好交往,促进了对外开放;进一步宣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和国家整体形象,对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机遇
  1、世界旅游业保持较快增长势头。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推进,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加速流动,全球旅游市场逐渐向相互融合和互动的方向推进,世界旅游业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0年,全球入境过夜旅游者将达到10亿人次,国际旅游总收入将达到1.55万亿美元。作为世界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球最活跃的入境旅游市场之一,我国入境旅游必将随之不断增长。
  2、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发展入境旅游的宏观环境良好。以和平、发展、合作为主题的国际环境,以及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推进和谐世界建设,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创造了有利的宏观环境。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日趋频繁,为入境旅游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国际航线不断增多,人员交往更为便捷,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3、我国在世界上的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旅游接待设施和服务水平将日益提升,现代化建设成就日新月异,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对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旅游者的吸引力不断增强,我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4、“奥运”、“世博”将拉动入境旅游市场增长。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两大全球性盛事的举办,将促进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游客来华旅游,直接拉动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国际经验表明,在奥运、世博综合效应中,旅游业特别是入境旅游是受益最直接、最显著、最持久的领域,这为我国入境旅游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三)入境旅游发展中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
  当前,我国入境旅游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需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妥善应对。
  1、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和地区更加重视旅游业发展,纷纷加大对客源市场的争夺,不断采取大规模、高投入的宣传攻势,与我国构成激烈竞争。周边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促销力度,客观上将使部分潜在市场发生消费转向、客源分流。
  2、影响入境旅游市场的不利因素增多。自然灾害、局部动荡、恐怖活动和重大突发事件等影响旅游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局部存在,对全球旅游市场消费需求带来不利影响,加大了全球旅游市场的变数,一定程度上将影响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增长。
  3、保持入境旅游市场快速增长的困难加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入境旅游持续较快增长,已形成了较大的市场规模,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困难增大。特别是约占我国入境旅游总人数80%的港澳市场,经过较长时间的快速增长,已逐渐进入平稳增长阶段。预计今后大幅增加入境旅游人数的困难仍较大。
  4、有效应对国际市场竞争措施有待加强。同与我国构成竞争态势的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入境旅游宣传促销整体投入不足;促销方式、工作手段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客源市场需求,难以应对剧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需要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有待完善,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尚待全面发挥;专业营销人才队伍严重不足。

  二、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扩大开放,坚持互利合作,以提升国家整体形象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宣传促销、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人才建设为重点,依托政治、外交、经贸、文化交流等多种平台和渠道,动员各方面的积极力量,促进我国入境旅游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位次。“十一五”时期争取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人数跃居全球第三位,旅游外汇收入跃居全球第四位。
  2.入境旅游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游客市场结构不断优化,外国人市场的增幅和比重有明显提高;产品结构不断提升,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休闲度假产品和高端旅游产品大幅增长,现代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消费结构加快升级,质量效益型增长明显增强。
  3.入境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策环境更为有利,人才队伍建设达到新的水准,入境旅游迈入健康有序、持续较快发展的轨道。
  4.入境旅游综合功能更为显现。在提升国家整体形象,促进对外文化交流、经贸发展和民间友好交往等方面,入境旅游的积极作用更加显现。
  5.全面实现“十一五”时期入境旅游发展指标。到2010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达1.6亿人次,年均增长6%;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6880万人次,年均增长8%;旅游外汇收入达470亿美元,年均增长10%。

  三、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工作重点

  (一)加强市场研究,及时掌握国际旅游市场发展变化趋势。要进一步加强对国际旅游市场的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准确把握主要客源市场、新兴市场和潜在市场的需求特征、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国家旅游局将制定入境旅游发展中长期规划,有条件的省区市也要研究制定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战略,并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增强市场开发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要及时跟踪和研究国际旅游市场新需求、新业态的发展变化,指导和促进入境旅游产品开发。要进一步加强入境旅游市场信息工作,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国家旅游局将召开年度入境旅游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入境旅游工作。
  (二)加强宣传促销,强化国家整体形象宣传。要继续加强对日本、韩国、东南亚等主要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更加注重对欧美等中远程市场的开发,要大力开发欧洲、北美、澳新、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积极培育南美、中东、非洲等潜在市场。要坚持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推动各级政府增加宣传促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市场营销投入。要主动加强与外宣、外交、外事、经贸、文化等部门的联系,动员各方面的力量,以旅游为载体,搭建多种平台,强化国家整体形象宣传。要认真组织开展旅游主题年活动,制定和实施“奥运—旅游”计划和“世博—旅游”计划,在主要客源国家、地区和城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形成较大影响的宣传促销高潮,提高市场影响力。各省区市要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研究确定主打市场和主打品牌,有针对性地加强市场促销。要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进一步整合促销力量,改进促销方式,提高促销效率。
  (三)提升旅游供给水平,增强入境旅游吸引力。要适应国际旅游市场多样化的需求,以世界遗产和优秀旅游城市为龙头,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加快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中国国际旅游精品库”。要充分发挥我国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地域辽阔、山川秀美的优势,大力培育具有国际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产品品牌,彰显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魅力。要进一步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观光产品内涵,加快推进休闲度假产品和高端产品的开发,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发会议展览、邮轮游艇、温泉滑雪、科考探险、健康体育等有潜力的旅游产品,鼓励整合力量、集中培育大型旅游节事活动。要进一步提升宾馆饭店等旅游接待设施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准,注重培育国际化品牌。要提高导游服务水平,丰富导游语种,提升导游素质,满足入境旅游发展的需要。
  (四)建立完善配套服务,提升入境旅游便利化水平。要进一步推动公路、铁路、航空、航运、口岸等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和鼓励增开国际航线、简化签证手续,推动对有条件的客源地实施免签证、口岸签证,对符合条件的散客实行多次往返签证,为入境旅游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将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纳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创建工作内容。要改善旅游消费环境,加快建设城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中外文标识系统,推动完善适应入境旅游需求的信用卡支付、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体系,加强旅游安全、保险工作,推动建立健全旅游紧急救援体系。
  (五)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加快推进“金旅”工程、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等旅游信息化建设。办好中国旅游网和各省区市旅游专业网站,加快建设中国旅游网络营销总平台(www.china.travel)。鼓励和支持旅游企业建设多语种旅游网站,构建无纸化宣传平台。支持利用国际网络预定系统,支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网上交易,支持举办网上旅游博览会。
  (六)加强政策引导,创造有利于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有条件的省区市出台发展入境旅游的政策措施,鼓励对入境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或个人予以奖励。鼓励旅游企业开展入境旅游包机(船)业务。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发展,为入境旅游拓展市场。国家旅游局将建立健全表彰奖励制度,对为入境旅游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继续向为我国入境旅游做出杰出贡献的海外旅游机构和个人颁发“中国旅游金质奖章”。
  (七)加强国际和地区合作,拓展入境旅游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广泛开展与国际旅游组织,各国和地区旅游部门,境外旅游团体以及国内各部门、地方、企业、机构的沟通、联系和合作,通过参加或共同举办旅游展销、国际会议、节庆活动等不同方式,建立多种合作管道,搭建多方合作平台,拓展新的合作领域,促进入境旅游发展。进一步加强中日、中美、中俄、中韩、中印、中非及中国与东盟、中国与欧盟、内地与香港澳门、大陆与台湾的旅游合作与交流,深化合作机制,拓宽合作渠道,开拓入境旅游市场。积极利用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不断增长的有利条件,采取市场互换、入境旅游与出境旅游互动等方式,推进入境旅游发展。进一步发挥驻外使领馆、对外友好城市、对外友好团体的积极作用,并适时增开中国驻外旅游办事处,为入境旅游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八)加强和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入境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要瞄准国际旅游市场,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支懂市场、懂营销、懂运作的复合型旅游营销队伍。要加快建设高素质旅游规划、策划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推动入境旅游供给体系的全面提升。要加强对旅游管理部门市场营销人员、旅游企业促销人员的培训,加强对会展、邮轮、高尔夫等高端产品的专业营销队伍建设。国家旅游局将成立“中国入境旅游咨询委员会”,鼓励地方和企业聘请跨行业、跨学科、跨地域的旅游市场开发顾问。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对入境旅游重点市场进行跟踪研究。要建立对重大宣传促销活动的科学论证与效果评估制度。
  大力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方针。各级旅游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把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列入重要工作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进一步加强对入境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制定工作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要把发展入境旅游的中长期规划与年度工作有机结合,把推进开拓性工作与做好常规性工作有机结合,把开发重点市场与巩固基础市场有机结合,把加强宣传促销与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有机结合。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充分调动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为大力发展入境旅游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舆论氛围。总之,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力量,借助多种方式和手段,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完善体制机制,多方投入,共同努力,使我国入境旅游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国家旅游局
二○○七年一月九日